一名清華MBA跨界十年的餐飲感悟:不追資本,不求規(guī)模專欄
最近,遇見小面斬獲2500萬元A輪融資、西少爺肉夾饃獲投1150萬美元。
2016年下半年,餐飲業(yè)在經歷了一段艱苦卓絕的抗爭與掙扎后,迎來一次小小的高潮。這振奮了不少想要進入餐飲業(yè)的跨界人士的心。
但串亭燒烤居酒屋創(chuàng)始人丁一不這么看,他一點也不羨慕餐飲業(yè)現(xiàn)在與資本打的火熱的局面。
曾經,丁一和很多人一樣,也想過借助資本力量心懷百城千店夢想。他與清華大學的校友們創(chuàng)立了北京水木客科技有限公司,坐擁豐富社會資源、完美履歷和深厚運營經驗等優(yōu)越條件的丁一,躊躇滿志準備大干一場。
可如今,在經歷了十年從業(yè)經歷的洗禮后,他卻對當年的宏圖偉愿提不起興致了。做小而美的餐廳,求利潤不求規(guī)模,反而成了他的目標。
不少人認為,現(xiàn)在是品牌為王、規(guī)模制勝的時代。那么丁一的最終愿景究竟是一廂情愿的理想主義?還是經過深思熟慮后的決策?
迷茫:餐飲業(yè)成功經驗大都具有迷惑性
丁一第一個正式創(chuàng)業(yè)項目是串亭燒烤居酒屋,之所以選擇燒烤這個品類作為創(chuàng)業(yè)方向,8000億的市場夠大、投入風險也較小是首要的現(xiàn)實因素。
燒烤的標準化工藝相對簡單,火鍋雖然也容易標準化但卻有海底撈這樣的龍頭在,可燒烤行業(yè)卻還沒有這么牛的霸主。丁一直言不諱:“競爭對手弱的行業(yè)好進入也容易發(fā)展?!?/span>
“市場大風險小”、“生產難度低”、“對手弱”、“毛利率高”,這些是丁一自己琢磨出來的燒烤品類屬性分析模型。
和大部分跨界、高知餐飲人一樣,丁一對自己的理論造詣頗為自信。
但燒烤也存在一個問題:淡旺季和時間段限制強。冬季客流少,全年基本上也只能提供晚餐和宵夜。
這意味著:如果打造的卓越顧客體驗只能在4個小時的高峰時段發(fā)揮作用,那又該如何確保盈利呢?“細思極恐”。
在一次日本東京的考察學習中,丁一發(fā)掘了居酒屋這個日本獨有業(yè)態(tài)。
他發(fā)現(xiàn),居酒屋在日本是“神一般存在”的業(yè)態(tài):午間提供定食、晚市可做聚會、宵夜可做酒館,多場景毫無違和感的在狹小的空間內融為一體。
裝修很容易搞定,最重頭的工作是居酒屋和燒烤店菜單結構的融合創(chuàng)新。
中式燒烤是彈性極大的品類,一切皆可烤,而且和任何食物百搭。這正好為適應更多消費場景的產品線組合鋪平了道路。
烤串加上日式小火鍋壽喜燒,干濕互補;結合爐端燒烤魚、熔巖燒、大份沙拉等形式感強的菜品,增加聚會的體驗感;而結合烤肉飯、龍蝦飯等主食,使餐廳的午間套餐形式豐富。
最后,高品質平價酒水與手工精釀啤酒的加入,使得夜晚的“居酒屋”名副其實。
在幾年的摸索過程中,丁一還發(fā)現(xiàn)一件趣事:“有時候正不正宗沒有好吃重要。”
正宗日本料理講究無為而治,中餐則是下重料、工序復雜。日本天婦羅大師早乙女哲哉總結說,“日本料理是水,中國料理是火。”
日本料理在為所有食材做減法,比如高端日料一般情況下,會把第二天要用到的食材提前8小時泡制,等食材本身的汁液析出后,再取用這些原汁原味的汁液做菜。
串亭推出了一款水果反卷壽司,廚師在壽司卷上擠滿了沙拉醬、番茄醬,最后點上了一顆人工櫻桃。這與日料“無法無為”的宗旨背道而馳,是一道“偽日料”。
“這個菜怎么可能推出?”,丁一最開始堅定地認為。但還是進行了小范圍的試吃,結果出乎所有人意料,這款壽司卷大受歡迎,儼然具備爆品潛力。
作為日料,失格;作為菜品,卻成功了。
如果順著這個思路想下來,是不是就沒有必要做原汁原味的日本料理了?是不是走純跨界、混搭的路線也能成功了?
同行的動作“似乎”證明了這個道路可行。北京一家天天爆滿的日本料理店,食物品質一般,甚至走中式口味,審美趣味也和匠心文化背道而馳。
屋子里雜亂無章的擺著各種日本玩偶、墻上貼滿了海報和舊報紙、電視機播放著日本節(jié)目……“就差插上日本國旗告訴你他是做日料的了?!?/span>
這種強調氛圍、背離經典的日料店,與丁一的個人品味相去甚遠,他最終還是決定追一波“消費升級”的浪潮,推出針對普通年輕人的日料試一試水。
但他理解的“消費升級”卻有點不同——不是中產階級的消費升級。“中產階級一共就那么多人,天天被人鎖定來鎖定去多累啊。”他說,普通青年也有消費升級的需求和消費能力。
串亭大悅城店對面的一家火鍋人均消費近150元,他刺探敵情得知,在這里消費的普通年輕人和一般上班族很多。
而反觀串亭的客人中產階級居多,但客單價僅有90元,他覺得,如今,普通年輕人和中產80后在消費能力上并無高下之分。
丁一認為,細分市場、顧客畫像、品牌勢能、審美情趣、公關套路,正在遭受時代無情的顛覆,很多時候,頂尖商學院的知識也難逃迅速過時的命運,迷茫是創(chuàng)業(yè)者的常態(tài)。
因此,他對“成功經驗”有著天然的懷疑,不想被經驗綁架。
他認為,自己的迷茫狀態(tài)是合理的,尤其在餐飲這條河里趟了10年的渾水后,他發(fā)現(xiàn)很多成功經驗具有迷惑性,事實往往不是聽說的那個樣子。
最初,跨界背景帶來的優(yōu)越感,正在被現(xiàn)實洗去。
變化:資本摧毀太多夢想,餐飲就該踏踏實實賺錢
遇上互聯(lián)網下半場,餐飲行業(y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BAT等巨頭們密集布局餐飲、資本方重新加大投資力度,小恒水餃、遇見小面和西少爺肉夾饃密集且天價的成功融資就是其中的代表。
水木客公司成立剛過兩年時間,旗下就已經有了覓秘燒烤、串亭居酒屋、The Smokeyard美式西餐廳和千煲鮮尋(主打酸菜魚)多個品牌。
一開始,丁一就是沖著集團化發(fā)展來的。
但在經營過程中丁一卻發(fā)現(xiàn)很多問題,其中最核心的問題就是:規(guī)模優(yōu)勢,在餐飲業(yè)就是個偽命題。
1)、餐廳管理者的角色非常復雜,需要極強的責任心和多種專業(yè)的能力才能勝任,很多時候,非老板不可,這就導致餐廳的“代理成本”極高。
筷玩思維注:代理成本,指委托人為防止代理人損害自己的利益,需要通過嚴密的契約關系和對代理人的嚴格監(jiān)督來限制代理人的行為,而這需要付出代價。
2)、一旦開店數量多了,必須得配置科層制的管理結構,衍生出供應鏈、財務等專業(yè)的職能部門,同時,每幾家店就得配制一個行政管理團隊(區(qū)域經理、培訓經理和督導),整體的監(jiān)督和行政管理成本極高。
筷玩思維認為,餐飲業(yè)的可復制性是永遠的難題。規(guī)模產生的成本優(yōu)勢、品牌產生的溢價,都淹沒在迅速上升的管理費用中。
為什么一定要全國連鎖?有時丁一會思考這個問題。
目前水木客旗下所有品牌直營店加在一起僅有9家,他覺得不多不少還能掌控。他解釋說,開店問題的本質不在于開幾家店,而在于是否能賺錢。
“餐飲業(yè)盈利就是盈利、賠錢就是賠錢。”最終看的是實打實的綜合運營能力,店開的越多越賠錢的案例也不少。
在眼下的餐飲業(yè),借助資本力量迅速鋪設店面、搶占市場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tài)??杉韧咐?,笑到最后的餐廳少之又少,吃了資本虧的餐飲企業(yè)卻不勝枚舉。
管理成本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更讓人頭疼的則是供應鏈。
從現(xiàn)階段來看,資本化運作相對成功的案例代表是黃記煌,但黃記煌有很多可遇不可求的特點滿足了資本的期望,同時又有能力與資本博弈。
首當其沖的是,可遇不可求的品類。
燜鍋標準化工藝相對簡單,在2004年餐飲業(yè)仍然享有時間、人口紅利時,黃記煌與哈爾濱商業(yè)大學中式快餐研究發(fā)展中心博士后科研基地達成合作,進行黃記煌三汁燜鍋項目的研發(fā)。該項目耗時數年,直到2010年才通過了成果鑒定。
最終,黃記煌燜鍋具備了“去廚師化”、“可復制性”、“受眾廣泛”的核心競爭力,之后才漸漸開始與資本方接觸。
另外一家連鎖企業(yè)真功夫,則是經過近20年的發(fā)展后,形成穩(wěn)定厚重的供應鏈、商業(yè)模式、品牌效應后才決定與資本共舞。形成規(guī)模后,品牌有了議價能力,才讓真功夫沒有被資本牽著鼻子走。
反觀當下很多想抱資本大腿的新興餐飲品牌,如剛剛完成融資的西少爺,其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袁澤陸雖然對外聲稱已實現(xiàn)“單店盈利”。
但據知情人士透露,當下的西少爺遠沒有袁澤陸說的那般優(yōu)質,且西少爺與資本方弘毅投資簽有對賭協(xié)議,雖然具體細節(jié)不明。不過該知情人士表示:弘毅一開始就是抱著把西少爺推到香港上市,然后套現(xiàn)走人想法進入的。
投資機構看重的是餐企一年能開出多少家店,很多時候不在乎對方最終是否盈利,因為投資者是靠資本、金融游戲賺錢,將盈利的希望寄托在未來的規(guī)模效益和壟斷地位中,這是資本方與餐飲行業(yè)的根本性沖突。
但丁一并不排斥資本,他只是認為,現(xiàn)在不是與資本共舞的時候。眼下必須要積攢實力,等到有一天能夠與資本博弈時,才是接觸的最佳時間節(jié)點。
“換做是我,如果拿到錢被逼開店會很痛苦的?!钡a充說,其實自己也正準備嘗試一下讓優(yōu)秀員工開店的可能性,“再多開幾家店”。
現(xiàn)在,丁一崇尚小而美的傳統(tǒng)經營方式。如旗下的美式西餐品牌The Smokeyard,丁一找來了熟識的一位米其林餐廳大廚,采取合伙人制將品牌交給對方運營。
其它丁一計劃開設的品牌和門店,也打算實施員工合伙人制,由公司扶植員工開店,員工占大股。
為了優(yōu)化管理效率,丁一在開店選址上很講究面積,150平米以下是理想狀態(tài),一眼望去前廳后廚所有人盡收眼底,將內部管理的復雜性降到普通店長可以掌控的程度。
丁一最初的野心,也在多年實戰(zhàn)打磨后變得“小而美”了。
歸宿:餐飲業(yè)的最終形態(tài)是什么?
丁一認為,如今,餐飲企業(yè)的經營策略,必須做出清晰的戰(zhàn)略選擇,不能這也想要那也想要,大而全的時代結束了,90后顧客的分化是相當嚴重的,你必須在以下三種選擇中找到自己的陣營。
1)、是要人性化還是要去人性化
人性化,追求美味、服務、品質、溫度、高利潤率;去人性化,追求標準、工業(yè)化、規(guī)模、穩(wěn)定。中庸路線走不了,湘鄂情全國連鎖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2)、是要百年老店還是要迅速變現(xiàn)
如果你成功的經營了一家餐廳,你就有兩個選擇。
第一種:深耕細作,追求極致,創(chuàng)造壁壘,獲得高額的溢價,慢慢釋放品牌勢能,打造百年老店。
第二種:利用資本或加盟的工具,迅速擴張,在品牌過時之前迅速釋放勢能,提前收割利潤。
因為,大意味著俗,多意味著過時,潮流變化如此之快,要么不跟潮流,要么快進快出。
3)、是向運營要效益還是向創(chuàng)新要效益
深耕紅海市場,經營傳統(tǒng)品類,就要靠超越同行的運營效率掙錢——同樣的房租、定價,別人虧錢我盈利。
探索藍海市場,經營創(chuàng)新品類和模式,就要不斷試錯,迅速掉頭,永遠享受第一批市場紅利。
餐飲還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yè),員工和管理層的綜合素質相對較低,適應變化的能力較弱,要求從業(yè)人員既輕車熟路又善于變化,是一種奢求,掙創(chuàng)新的錢和掙節(jié)約的錢,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丁一認為,結合創(chuàng)始人自身的特點,他們已經站好隊:選擇小而美的模式,精耕細作追求極致,但同時通過新品牌、新團隊的銳意創(chuàng)新,是水木客的生存之道。
未來已來,什么是你的未來?
【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筷玩思維”(ID:kwthink),作者趙娜。本文已獲轉載授權,版權歸筷玩思維所有,如需轉載本文,請聯(lián)系原公眾號“筷玩思維”】
1.餐飲界遵循行業(yè)規(guī)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餐飲界的原創(chuàng)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餐飲界",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餐飲界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餐飲界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