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小面憑借什么獲得了數百萬融資專欄
今日,遇見小面創(chuàng)始人宋奇告訴 36 氪,他們剛剛完成由九毛九投資的數百萬元 Pre-A 輪融資,除了資金,還將獲得九毛九在行業(yè)內 20年 積累的相關資源。在這之前,他們曾在 2014年6月 份獲得過來自天圖資本李康林和投資人顧東生的 300 萬元的天使輪融資。
遇見小面是 2014年 由三個華南理工大學同學在廣州創(chuàng)立,定位以重慶小面主打的川渝風味面館。目前在廣州擁有 4 家連鎖店,店均月流水 40 萬元。2015年12月 份,遇見小面萬科里店做到 33.8 次翻臺次數。據了解,綠茶、外婆家等翻臺率為 6-8 次。
為什么選擇小面作為創(chuàng)業(yè)切入點?宋奇在接受采訪時,總結了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面是剛需,市場空間特別大。而重慶小面屬于川渝風味的面館,川渝面最大的特色就是吃調料,成本很低,毛利率非常高,同樣一碗炸醬面和牛肉面消費者沒覺得有什么區(qū)別,但是其成本要差好幾倍。遇見小面最基本款的小面賣十幾元,優(yōu)惠價 9.9 元,但是毛利率依然很高。
其次,毛利率高的情況下,遇見小面可以在其他方面優(yōu)化消費者體驗。比如遇見小面在選址上都會放在比較 CBD、大型 shopping mall 的位置上,面積在 80-120 平米左右,毗鄰的店鋪也都非常高大上。好的商圈里吃到一款客單價不過 15-30 元的正宗口味小面,迅速吸引了一大批消費者。
再次,重慶小面與第三方中央廚房合作,產品實現標準化。據了解,宋奇曾經親赴重慶,學習相關手藝,并且用理科生的思維,將學到的手藝細化成公式,油、鹽、辣子、煮面時間等等都有明確的計量單位。出品時間快 + 產品標準化,就造就了遇見小面的高翻臺率。
但是大家都知道,對于餐飲行業(yè)來說,3 家連鎖店是一個門檻。
遇見小面如何應對繼續(xù)擴張的一系列問題呢?
首先,加大在營運端及人才端的投入。遇見小面在開第一家店時就著手打造運營系統(tǒng)和人才培訓系統(tǒng)——小面大學。麥當勞 80%的人才都是從店鋪基層員工中選拔出來的,有了之前在麥當勞的經歷,小面大學將源源不斷為新的店鋪貢獻新的人才。目前遇見小面有 80 名員工,采取麥當勞式的時薪制度,進行管理。
其次,把控好品類,以面 + 小菜 + 飲料的形式,通過單品爆款,做出品牌勢能。同時利用中央廚房繼續(xù)做好產品標準化。與此同時,遇見小面還打造了從供應鏈、點餐、下單、排隊、支付等基于微信的 CRM 系統(tǒng),目前微信點單率為 80%。
再次,引入資本。店面復制、人員招募都需要大量資金,遇見小面曾在天使輪資金用光后向銀行貸款擴大店面,因此,在這筆融資之后,遇見小面將會在年中再次引入 A 輪 2000 萬元的融資。
最后,能夠迅速進入正軌,宋奇認為初期獲得的天圖資本和顧東升的天使投資以及他們所介紹的行業(yè)內資源幫了大忙。當時經投資人介紹,宋奇迅速進入到了華南當地真功夫等餐飲大佬的圈子,通過這些圈子的資源,他認識了后來他們的第三方中央廚房。有了這些餐飲大佬的背書,他的遇見小面才能順利通過物業(yè)選拔,進入到 CBD、大型商場這種地方。
傳統(tǒng)餐飲領域創(chuàng)業(yè)或成趨勢,遇見小面獲九毛九數百萬元Pre-A輪融資
據宋奇介紹,1986年 出生的他,在香港科技大學畢業(yè)后 2010年 就去香港當地的麥當勞工作,宋奇告訴 36 氪,麥當勞的運營是核心,內有 12 大系統(tǒng),從值班系統(tǒng)、招聘系統(tǒng)、到供應鏈系統(tǒng)、維護保養(yǎng)系統(tǒng)等等。在麥當勞的一年收獲甚大。后來,回到廣州,宋奇就去百勝學選址開發(fā),經過了專業(yè)的選址開發(fā)訓練。
關于 2016年 的計劃,宋奇透露,將要在這一年開 20 間店。擴大品牌勢能,進而拓展到其他城市。
隨著伏牛堂、西少爺肉夾饃、黃太吉等品牌的崛起,精英進入餐飲行業(yè)創(chuàng)業(yè)成為一個趨勢,遇見小面屬于碰上了風口,不知道下一個成為互聯網品牌的餐飲品類會是什么呢?中產階級的崛起,品質訴求的覺醒,讓一波新消費浪潮洶涌襲來。
本文來源于36氪,由餐飲界criminalrecordus.cn整編報道,轉載請注明來源!
1.餐飲界遵循行業(yè)規(guī)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餐飲界的原創(chuàng)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餐飲界",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餐飲界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餐飲界編輯修改或補充。